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课题名称 | 《立足儿童本位的农味生态课程实践与研究》 | |||||||||||||||||||
活动主题 | “农家小院”生态课程 | |||||||||||||||||||
活动时间 | 2022.10 | 地点 | 莘塔幼儿园 | 活动形式 | 观摩与研讨 | |||||||||||||||
参与人员 | 全体教师 | 人数 | 35人 | |||||||||||||||||
主持人 | 陆霞萍 | 记录人 | 沈静 | |||||||||||||||||
活动 | “农家小院”区域环境评比 | 活动 | 在前期资源梳理的基础上,以年级组整体规划为思路,以各班成员积极行动为途径,能凸显“农家小院”的班级特色为亮点。 | |||||||||||||||||
活 | 我园围绕“农家小院”园本课程活动,通过前期的研讨,在各班选择重点资源开展班本项目活动的基础上,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支持幼儿主动探究的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同时为引导教师关注《评估指南》背景下如何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提供以及游戏指导适宜去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以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计划在10月14日中午12点开展园内区域环境评比。 一、评比目的: 1、在前期资源梳理的基础上,以年级组整体规划为思路,以各班成员积极行动为途径,能凸显“农家小院”的班级特色为亮点。 2、以园本教研为载体,在《评估指南》的背景下引导教师思考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的实施能力。 3、以评比活动为平台,推进环境创设的开展,为班本项目活动提供环境支持,更好地为活动服务。 二、评选范围: 小、中、大班(15个班) 三、评比内容: 1、查看班级整体环境情况,包括主题墙、家长园地、资源库以及周边环境。 2、在“农家小院”的主题活动背景下,各区域设置合理性,能看出各区域之间的联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能力提供材料;已有开展区域活动的初步设想(现场介绍4分钟左右);区域环境创设能看出幼儿与环境对话、师幼对话。 四、评比方式: 1、年级组长+行政组评分的方式,汇总成班级总分。 2、各组长回避本年级组评分,例如小班组长不参与小班各班级的评分。 五、评比标准:
“农家小院”区域环境评比结果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孩子们在区域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为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幼儿在游戏中回归本位,让孩子们更好的享受区域游戏的乐趣,感受区域的魅力,同时也为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更加科学和完善。在评比活动中,各班的区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变化和更新,各班老师基本能做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经验来选择设置区域,体现幼儿为主的理念。大多数班级的材料投放富有层次性,能够满足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保证了幼儿充分与材料互动。 优胜班级名单如下: 大4班、小1班、大5班、小5班、中1班、大2班 | |||||||||||||||||||
活 | 本次评比采用年级组长和行政组一起打分的形式,分别从区角设计贴合“农家小院”主题,能凸显班级特色为亮点;区角设置符合本年龄班幼儿特点,动静分开,规划合理;操作材料具有丰富性、层次性、渐进性,考虑到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水平,有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区域环境创设能看出幼儿与环境对话、师幼对话,有幼儿参与的痕迹;整体氛围美观、大方,区域标题明显(能为幼儿所理解),有良好的区角活动常规环创等方面,最终评选出优胜班级。 | |||||||||||||||||||
研 | 通过本次区域环境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将班本课程与学习环境有机融合,创造具有“属己性”的环境,更好地支持幼儿开展“有价值”的游戏,获得长足发展。引导教师在《评估指南》背景下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区域材料的多元化、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等途径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 | |||||||||||||||||||